更新时间:2024-08-20点击:1559
八月《孤舟》直降,在三大卫视、两大视频平台扬帆破浪,聚势启航。剧本以顾易中的成长轨迹为经纬,巧妙结合悬疑元素与现实主义手法,将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融入家国大义,在亲情、爱情与正邪对决间,用细腻、真挚的镜头语言,让观众随着江南政局的波云诡谲跌宕起伏,既引人入胜,又发人深省。作为国民悬疑剧领域佳作,《孤舟》一经上线,迅速引爆市场口碑。对此,导演王伟民颇感欣慰。在他看来,这只是他在现实主义叙事道路上前进的一个小小里程碑。
坚持——现实主义内核
王伟民在业内一直以执导主旋律剧而闻名。曾经在上海戏剧学院、列宁格勒戏剧学院的学习经历赋予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底,敢想敢做的性格让他也闯出了独有的风格。作为一名“主旋律”导演,他始终坚信现实主义能够跨越题材、时空与年龄限制,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,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“紧跟时代步伐去创作,才能放大作品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”。《彝海结盟》、《我的1997》、《索玛花开》等多部优秀作品的相继问世,让他镜头下的现实主义情怀跃然眼前。而2024《孤舟》一路驶来,更是激荡出不同圈层观众的共鸣与感动,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内核的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。这背后离不开王伟民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。
“《孤舟》虽然是悬疑谍战题材,但我们遵循现实主义手法,以个人成长与家国情义打通现实的心理逻辑,就会营造出不一样的质感。”导演王伟民认为,属于民族历史的、文化的东西都值得不断去学习、去揣摩,这是做好现实主义剧的根基。从整体去把握,从细节去苛求,他在执导《孤舟》时,从江南建筑、人物服装、日用物件甚至到房间陈设,都尽可能地去还原,年代感自然而然就会沁润出来。王伟民导演强调,唯有对每一个细节精准把握,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。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,他以深沉的创作使命感和独特的现实主义气质贯穿全剧,让《孤舟》在作品呈现上实现了极高的完成度。它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的界限,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真切感受其中的风云变幻。从此层面来讲《孤舟》被誉为致敬现实主义的上品佳作,当之无愧。
融合——双向奔赴之美
坚持走主旋律之路,是他一直以来的信念。丰厚的历史沉淀让中国创作人有足够多的题材和故事去讲述,去表达。但如何让表达更吸引观众,更打动人心?在王伟民的认知中,曾经注水与悬浮是网剧逃不开的两大标签,而今网络剧集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,不仅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,还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贴合观众所需,巧妙穿插观赏爽点和矛盾爆发点,既实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一脉相承,又使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,颇感痛快尽兴。
“我也在学习,学习更符合市场审美却不背离主旋律的表达。”所以,在悬疑题材日益盛行的当下,王伟民大胆借鉴了网剧的创作方式,即走谍战悬疑主线,加入喜剧、情感等元素,让故事在悬疑的深邃中展现多维度的思考,通过非线性结构的运用,角色人设的层层叠加,构建起既复杂又真实的叙事空间。在这一空间里,我们看到了顾易中的自以为是与觉醒成长,看到了周知非对外的狡黠狠辣与他对孩子细腻的爱。作品通过交织不同的现实层次和多元视角,描绘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现实图景。整体节奏干脆利落,毫无拖沓之感,既满足了观众对于紧张刺激情节的期待,又激发了大家对于社会现象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。这种双向奔赴的艺术融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剧作的内涵与外延,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更加多元、深刻、宏大的美学盛宴,为《孤舟》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注脚。
唤醒——时代主流价值
在访谈中,王伟民一针见血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主义作品的担忧。他直言不讳地说:“如今的现实主义作品,很多时候并未真正触及现实的肌理,反而沦为口号、空谈和标签,成了宣传的幌子。‘现实主义’这个词,仿佛成了一个万能筐,什么都能往里装,但最终呈现的质量真是一言难尽。”
正因为如此,他逼着自己既做导演又做编剧,让现实主义好剧历经打磨,以更好的呈现效果回馈观众。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者,王伟民坚信,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,更是为了传递主流价值观。他希望影视创作者能贴近社会,关注那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。通过多元题材,去展示人性的多面与社会的复杂,反映时代精神,展现文化深度。这样的作品,既能娱乐观众,又能引发思考,提升审美,才是现实主义内核的终极奥义所在。
新时代的发展,涌现出新的社会变化和精神面貌,成为现实主义剧作源源不断的艺术富矿。“现实主义和正能量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,主旋律的未来充满光明,我会一直走下去。”在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上,相信他将带着不变的初心和持续精进的技艺,与我们一起见证现实主义精品好剧春天的到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