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3-04-11点击:3671
三教庙简述
通州三教庙:文庙(供奉孔子),佑胜寺(供奉燃灯古佛),紫清宫(供奉太上老君),三座庙代表了释道儒三家,所以称为“三教庙”。
通州三庙一塔景区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,占地约12000平方米,儒、释、道三教在这里互为紧邻而又相互独立,这三座独立存在的庙宇,近距离呈“品”字形布局。
庙(前面):规模最大,创建于元大德二年(1298年)。
佛舍利塔,简称燃灯塔(右后侧):运河地标,通州八景之一“古塔凌云”之处。北周的建筑,这座古塔有悬铃2248枚,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。
宫(左后侧):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。据传,燃灯塔管镇河,紫清宫管抗旱。因为传说中哪吒可以请来龙王,所以宫中壁画里的哪吒,紫清宫在民间俗称是“红孩子儿庙”。
“三教庙”体现了儒家、道家、释家三教逐渐融合的历史,既是一部宗教史,也是一部思想史。
经过修缮一新的三教庙,从环境角度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,通过对公园的改扩建,其滨水景观,副中心核心景观带,的确为副中心公共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和环境品质,去浏览多次,感受是:
一、文化有待提升。三教庙的文化可做的点很多,这些文化才是带动发展的核心。
1、内部文化环境提升。整个内部文化格调也有待提升,内容方面要也深度规划,可观、可游、可赏的地方不多,更不用谈深度旅游,即使从景观旅游的角度,外部环境大于内部。
2、三教庙文化挖掘。三教庙的影响远不止周边几个小区,它在通州区、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很有名,这需要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,还要进行“包装”。
二、“庙”不大,文弱商也弱。其实现在的商业从质量到高度与环境不太匹配,非遗不是不能做,但是要先把“原文化”做起来,再做“商文化”,不能本末倒置,不然商业难受,文化也难受。非遗的引进是一个学问,需要规划。
三、地位需提升。要有敬畏之心,要切实落实好地标的文化地位。
所以,有以下建言:
一、要有大格局。三教庙的规划与发展不限于“三教庙”,不限于通州区,运营它不是运营三教庙这一亩三分地,它应与西海子、副中心商业区、运河文化都要关联的。
二、要有专业。对文化没有敬畏心的人运营不好,不要打造成了一个景观、一个公园,文化才是这个地方的能量。不能依赖于外围的能量来提升自身的能量。
三、要以文促商,不能以商带文。此地应是文化带动产业,而不是产业推动文化,最后产业做不起来,文化也没推广好,不然这种现象在不久就会看到。
四、三管会。三教庙因其地位特殊。应成立“三管会”,一是三教庙管理委员会,负责政务相关事务;二是文化学术委员会,负责内部文化挖掘,不限于当地学者;三是运营委员会,负责运营。运营委员会两年一换,这么好的地方一年运营不起来就别做了,更重要的是别把这个地方做低了。
五、不能成为名利场。地方不大,这个地标不能成为名利场,要真正成为运河上的一个信仰和文化地标。
主管部门应该灵活运作,分成多个子项目,逐一落实,菜不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样有助于整体的发展。